• 公司動態

    首頁 > 公司動態

    三一重工:今天來談談路面工程智能化施工!

    2021-12-24 08:58:32

    智能化、無人化、數字化是目前全球制造業的主流提升方向,自1978年日本研制出世界上第一臺智能建筑機器人以來,經過40多年的發展,國外智能化裝備研發技術日趨成熟。

    較為典型的智能建筑裝備可分為兩大類:路橋建筑裝備和房屋建筑裝備。在路橋建筑方面,智能化設備主要分為壓實、攤鋪、挖掘和檢測設備等。

    國內路面工程施工領域更多是在智能檢測方面,包括壓實度檢測、智能平整度檢測等,然后通過檢測結果來反饋至施工方調整施工工藝,但在智能化施工方面多年處于沉寂狀態。

    近兩年得益于國家對“中國智造”的轉型升級要求及國內各主要機械制造廠商的專注研究和大力推動,國內路面工程施工的智能化、數字化、無人化推動工作進展迅速。


    國內路面智能化施工領域現狀

    國內關于路面工程智能化施工的研究還處于試驗階段,暫未大規模的投產。各大機械制造公司及配套的產業鏈供應商均投入了較高的研發費用,一些實力較強的路面施工單位也對智能化施工充滿期待,供需兩方共同發力,智能化路面施工領域的研究正方興未艾,總的來說,造成國內路面智能化施工轉型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01

    工人資源的嚴重不足

    傳統的路面施工行業是典型的人力密集型產業,隨著全國城市化的進程加快,各地的建筑市場均獲得了大量的政策性支持。

     

    自1998年國家開放房地產市場以來,整個建筑行業已經持續了一個足足20年的高速發展-擴張期,正好消耗了1950-1980這30年國家“嬰兒潮”所產生的人口紅利。但隨著1980年后出生人口的減少及生活水平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勞動力開始逃離辛苦的建筑業。

     

    目前各個施工企業最頭疼的問題就是工人的不足,一個普遍的現象就是全國的工地上的主要勞動力多是40-60歲的中老年人,年輕的壯勞力非常少,且近年來這種現象愈演愈烈,作為體量小、產值低但工人需求量大的路面施工行業,工人資源更是存在巨大的缺口,這也就導致了各路面施工企業對智能化、無人化施工的強烈需求。

    02

    傳統制造業的彎道超車

    工程機械制造業的發展是隨著建筑市場的壯大同步進行的,以三一、徐工、中聯等一批國內優秀的工程機械制造公司為代表,在近十年來均取得了長足進步,其中三一集團更是入駐了世界五百強企業,代表著中國最頂尖的工程機械制造水平。

    但同時需深刻的認識到,國內機械制造行業的普遍水平是低于德、美、日等老牌工業強國的,一方面是國外長達200年的工業積累,各類技術人才、制造經驗均達到了非常高的水平,短時間內想要一蹴而就的超越非常困難;另一方面是受制于建筑業這個需方市場的限制,多是依賴經驗和對傳統工藝的改進提升,對新機械、新方法的需求并不強烈。

    這就導致國內機械制造業更多是集中于對國外同類的模仿和改造方面,雖然可以通過性價比爭奪市場,但也容易受到國外企業的技術壓制,國內的機械制造公司想要在技術水平上實現彎道超車,無人化、智能化機械施工則是最合適的賽車道。

    一方面是路面工程在歐美發達國家已是夕陽產業,對方的研發投入不足。另一方面是國內受勞動力不足導致的需方需求,給無人化、智能化機械的研究提供了良好的舞臺。因此眾多國內機械制造公司都摩拳擦掌,希望畢其功于一役,通過無人化施工這個賽道一舉達到國際領先水平。

    國內路面智能化施工領域的展望

    《中國制造2025》是國家實施制造強國的行動綱領,明確了“中國制造”要向“中國智造”轉型,要積極推進傳統產業技術改造升級,提高制造業的科技附加值。因此,傳統的施工行業的引入智能化手段是符合國家大環境要求的,其前景是非常可觀的。

    對于路面智能化施工,未來的發展方向會體現在以下幾個具體方面:

    一是建立成套無人化產品和數字化施工體系。即通過云平臺與成套無人化設備相結合,實現無人加工、無人運輸、無人攤壓施工、無人驗收的全流程數字化的管理。

    二是建立施工大數據庫。通過智能化云平臺收集各類工況下的施工數據,并根據施工質檢反饋結果,建立區域性的施工參數、機械參數、實驗配比等關鍵數據庫,在同類施工時可直接參照經驗數據作為初始參數,減少常規施工中反復試驗所需的時間和材料投入。

      

    三是精細的遠程控制。利用云平臺與中央處理器,實現“千里之外”解決現場機械的運轉、調度、控制等一系列問題,達到“一人在線,十地動工”的效果。

    上一篇:三一純電動礦車,首次出口! 下一篇:2021盤點 | 三一今年最“來電”的設備都在這
    日韩激情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