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公司動態

    首頁 > 公司動態

    三管齊下 三一起重機工藝創新結碩果

    2011-09-06 10:02:35 三管 三一 起重機

    董事長梁穩根曾說過:“品質是企業價值和尊嚴的起點,是唯一不可妥協的事情。”

      正是在這種信念指引下,三一起重機從創始之日起,始終立足于工藝創新,促進產品品質穩步提升。2011年的工藝驗收中,取得第一季度集團排名第二、第二季度集團排名第一的好成績,成為集團和行業內精益制造的標桿。在三一集團第五屆科技節上,“小噸位裝備精品線建設”和“起重機寧鄉產業園數字化工廠項目”雙雙奪得三一科技創新獎,展示了三一起重機工藝創新的新成就。

      A 新設備——質量、效率雙提升

      “設備的價值不在于多貴、多先進,而在于用它能做出什么樣精細化的產品,能提升多少作業效率,能對產品品質提升做出什么貢獻。實現價值的最大化是它的真正價值所在,也是我們工藝制造必須考慮的。”起重機工藝裝備研究院副院長劉江來如此解釋設備的價值。

      2010年,起重機投資4億多元,購進新型設備500多套,引入大型工裝100余套。新設備的加入,為起重機工藝提升注入了強勁動力,工藝改善效果凸顯。2010年,起重機生產制造工藝能力在年度兩精驗收中集團排名第二,降低成本1700余萬元,生產效率大幅度提升。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新設備是大家心目中的“寵兒”,為把這些設備用好,發揮最大價值,起重機工藝工程師可謂煞費苦心。早期設備安裝調試的間隙,工藝工程師們便夜以繼日地對這些設備反復研究,制定操作流程,讓工人們用起來得心應手。

      起重機小噸位裝配線以管理規范、干凈整潔、工藝先進著稱業內,并獲評“國家四星級管理現場”。這里不僅擁有業內先進的MES系統,還擁有一大批先進設備。

      據介紹,小噸位裝配線原來多是采用人工操作完成螺栓的擰緊工作,工人體力的消耗嚴重,加之人工操作的標準化程度無法控制,嚴重影響了產品品質的一致性。自動擰緊機的引入則徹底解決了這個難題。

      原來的輪胎安裝中,一個輪胎十多個螺栓需要工人一個個地用扳手費力安裝。擰緊機引進后只需提前設置好擰緊值,輕啟按鈕,就可一次性自動完成十幾個螺栓的擰緊,并且每次的擰緊值將直接反饋到MES系統中,是否符合標準在系統中查詢,一目了然。

      “裝輪胎的活一般人都不愿意干,太累,還會因為裝得慢影響速度,這個設備為我們省了不少力氣,效率提升了,流水線流動起來更快了。”提起擰緊機,車間工人贊不絕口。

      B 新工藝——節能、高效同促進

      2011年2月,三一起重機專門成立工藝裝備研究院,通過下設的下料、成型、焊接、機加、表面處理、涂裝、裝配、調試八大工藝所,實現對生產過程制造工藝的全方位監控。

      “工藝貫穿于產品生產全過程。八大工藝所根據生產流程設置,各所專職負責本環節的工藝改善,更加有針對性。”劉江來闡釋了八大工藝所的設置緣由。

      “人人皆有改善之能,處處皆有改善余地,工藝改善無處不在。”這是在工藝研究院廣為流傳的話語。起重機工藝院成立以來,共實現大型工藝改善項目60余項,完成精細化整改122項、專家診斷122項、落后工藝改善132項,工藝改善成績斐然。工藝改善能力居集團前列。

      “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為了讓新工藝真正貼合生產制造本身,工藝工程師們每天泡在制造現場。正是在每天的現場觀摩、思考、實驗中,無數的工藝新思想不斷涌現,工藝方法得到完善。

      2010年的吊裝市場銷售火爆,為了配合銷售,整合資源,打通所有生產制造瓶頸,進一步提升產能勢在必行。

      通過對整個生產線的綜合考量,發現機加環節的刨邊機處理速度和效率無法滿足產能提升要求。恰逢一臺刨邊機出現問題,無法正常工作,生產頓時陷入困境。改善項目組緊急成立,一陣頭腦風暴的激烈震蕩后——“能不能把刨邊機改為效率更高的銑邊機呢?”這個念頭讓大家一陣狂喜。

      這個平均年齡只有26歲的團隊,開始了沒日沒夜的項目推進。 任何一次整改都壓力巨大,這次也不例外。由于整改所需要的并非標準件,很多零部件不能達到使用標準,大家只能自己動手,現場加工。

      改善小組白天盯現場,指導安裝調試;晚上回到辦公室完成日常性工作。“工藝改善后,效率提升了200%以上,工人們這下高興了。”參與項目的工藝工程師陳明一臉自豪。

      一直以來,液壓閥塊因常年暴露在空氣中風吹雨淋易生銹,影響美觀,甚至會導致液壓油泄漏。如何對小小的閥塊進行革命性的“美容”,一度讓表面處理工藝師王新濤頭大。為攻克這個難關,王新濤和同事們對比檢測了多種表面處理工藝的各種性能指標,并不斷突破探索新工藝。7個月的實驗和摸索,液壓閥生銹的這塊“硬骨頭”終于被啃下來了——一種新型的環保電鍍工藝投入使用,閥塊表面的美觀度、耐磨性和耐腐蝕性都得到了較大提升。

      C 新材料——成本、效益初顯

      在引進新設備、改進新工藝的基礎上,工藝研究院在新材料發掘上的努力同樣令人矚目。

      目前,國內工程機械行業對許多基礎材料的需求主要依賴進口,成本高,供貨周期長,保供困難。為徹底解決這一難題,在唐修國總裁的親力布局之下,工藝院全力推進新材料開發。為了尋找到合適的替代材料,項目組足跡遍及大江南北,通過與國內外各大科研院所合作探討,與行業頂尖級的人才交流取經,經過半年的不斷調研和反復論證,初步確立了項目的可行性。

      “雖然已經確立了項目的可行性,但是要尋找到合適的替代材料并不容易,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工藝工程師王工對記者說。

      上帝永遠垂青有準備的人。一個偶然的機會,項目組尋找到一個基本可以滿足起重機設備性能需求的材料供應商,經過反復磋商,雙方達成合作協議。目前,新材料的推進工作正在有條不紊地進行。

      按照項目進展速度,2012年,新材料應用將取得階段性成果,可實現成本節約5000萬元以上,可以基本解決材料保供的歷史性難題。

    上一篇:三一重工已確認引入基礎投資者 下一篇:三一泵送秋實增值服務行動之山西篇
    日韩激情网站